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东院急救中心>> 科室动态 >>正文

科室动态

【欧洲杯押注app】欧洲杯押注app成功完成院内首例Stingray球囊辅助的ADR术

供稿:东院急救中心 编辑:宣传处 焉然 发布时间:2019/9/18 9:38:39
字号:
+-14

心脏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往往不易察觉,

就像是埋藏在体内的一颗“不定时炸弹”,

慢慢消耗病人的心功能,

给患者的心脏带来危害。

更棘手的是,

行传统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低,

并发症发生率高,

患者健康及预后都不容乐观。

为了让患者少受罪,并提高其生存质量,

欧洲杯押注app东院急救中心的“拆弹专家”们

利用Stingray球囊辅助的ADR术,

成功治疗一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,

这在院内尚属首例,

仁心仁术,助患者重获“心”生!

  近日,欧洲杯押注app东院急救中心利用Stingray球囊辅助的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(Antegrade Dissection Re-entry, ADR)成功治疗一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(Chronic Total Occlusion, CTO)病变,目前病人已痊愈出院,手术在安贞医院赵林教授指导下,由东院急救中心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胡波,副主任医师季宪飞,主治医师任金林组成的介入团队完成,为我院首例。

 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(Chronic Total Occlusion,CTO)是指原冠状动脉完全闭塞,经冠脉造影证实TIMI血流为0级,同时其闭塞时间大于或等于3个月的病变。与非闭塞病变相比,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低,并发症发生率高,被称为冠脉介入治疗领域最后的堡垒。冠状动脉CTO病变利用传统技术开通CTO病变平均每台耗时2-3小时,高难度的CTO甚至需要5-6小时。手术时间长,手术成功率低,医生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得不接受很高剂量的辐射,对术者的介入技术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。通常而言,只采用传统正向技术开通CTO,成功率很难突破80%,正、逆向技术结合应用,成功率则可突破85%。正向技术最大的障碍是前向导丝进入内膜下,很难通过传统技术重入真腔。以Stingray球囊为基础的正向导丝重回真腔技术问世数年来,临床效果显著。不仅仅使CTO开通的成功率高达90%以上,手术时间和辐射剂量也得到了明显缩减。

  本例手术患者张某某,男,65岁,因“发作性胸闷胸痛9天入院”,曾当地行CAG检查示右冠脉CTO病变,遂转来我院治疗。经团队反复讨论后决定首先正向尝试,失败后则采用Stingray球囊辅助的ADR技术开通该右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。

微信图片_20190918093909.jpg

图一:术前造影,示患者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,由LAD侧枝吻合向中远段供血

微信图片_20190918093914.jpg

图二:导丝自近端进入内膜下,钝性分离内膜下组织

微信图片_20190918093920.jpg

图三:将Stingray球囊送至着陆区

微信图片_20190918093926.jpg

图四:Stingray球囊辅助下重回真腔

微信图片_20190918093931.jpg

图五:IVUS(冠脉内超声)证实导丝在真腔内

微信图片_20190918093937.jpg

图六:完成支架植入,效果良好

  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(Antegrade Dissection Re-entry,ADR)是内膜下寻径及再进入(STAR)基础上的改良,也是近些年备受欧美专家推崇的一项CTO-PCI技术,与传统CTO术式相比,明显提高了开通率,缩短了手术时间,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获益。

微信图片_20190918094034.jpg

Stingray球囊辅助ADR示意图

相关科室 | 相关医生 | 相关文章 | 相关咨询 | 相关视频 | 相关疾病

相关科室

省立医院急诊科是国内第一批14个急诊科室之一,起点高、配置全,规模大,承担着济南市、山东中西部地区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、治疗和抢救工作。科室目前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,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,山东省医学会急诊分会主委单位,山东省医师协会中毒与职业病分会主委单位,山东省急诊专科医联体主席单位,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副主席单位,建有胸痛中心、卒中中心、创伤中心三大平台。急诊科由中心院区、东院区两部分组成,分别具备急诊门诊、急诊抢救室、急诊病房、急诊监护室四个区域。两院区急诊抢救…

相关专家

姓名:赵林 副主任医师 向Ta咨询详细

专长:

擅长治疗儿、内科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,如反复感冒、呼吸道感染、腺样体肥大、慢性咳嗽、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;头痛、眩晕、抽动症、失眠、脑梗塞、面瘫、神经痛、肢体…

出诊: 07-03 下午 07-04 上午 07-04 下午 07-06 下午

简介:201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,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;2013-2016年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。